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平气节濒死不悔真敬共母训也
吕大防与兄大忠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考礼冠昏
丧祭一本于古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 刘安世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 (第 61a 页)
安世

肖使在言路傥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
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 (第 61a 页)
  所言者洞见本源深切痛痒其术不获施而病證
  无不验也其忠爱之心本之自然勿欺之诚积于
  梦寐而岂徒然哉可以为万世之论说于君前者
  法矣 刘安世
与司马光为同年契因遂从学一日避席问尽
心行己之要可以终身行之者光曰其诚乎吾生平力
行之未尝须臾离也故 …… (第 19b 页)
  (臣/)按立诚自不妄语真体验切实之言妄者诚之
  反也语者妄之招也故必言行相顾而后为慥慥
  笃实之君子矣亦何入而不自得也 安世
自奉母
  命就谏职直已而行罹贬窜祸最剧然无秋毫易
  虑处之优如也纵横妙用无处不通诚故如是夫
   (第 20a 页)
前秦/录)
阮瞻字千里读书不甚研求而默识其要善弹琴内兄
潘岳每令弹琴终日达夜无忤色(晋/书)
云泉晋 刘安世
作项傍为半月势遇神女授江南春塞
上月二曲(琴/谱)
戴逵有琴曰跃鲂子勃有琴曰应谷作垂露书(古琴/录) (第 27b 页)
  能苟安于人其负性定然刚直若其人而言既柔
  美行复圆通处处皆宜人人尽合今日之乡愿即
  异日之谀佞也宋司马光荐 刘安世
充馆职因谓
  曰知所以相荐否曰获从公游旧矣光曰非也光
  居閒足下时问讯不绝光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 (第 31b 页)
   怪放类玉川子而此跋殊草草也钱世雄不详

   其履历史亦无传惟元祐中郑雍攻宰相刘挚
   目世雄为挚党且与 刘安世
诸公并列而帖中
   自叙与后山友必佳士也李埴字季永眉山人
   文简公焘第四子以文行世其家由馆职为 (第 63b 页)
  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元宗之开元四祭而
  已至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
  郊元祐诏议北郊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 刘安
  世
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轼曰舜之受禅自上帝
  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地祗武王克
  商柴上帝望山川 …… (第 12b 页)
  世宗改合祀而为分祀卜之太祖不吉谋之人言
  不协将欲已之夏言持之独力初问张璁璁备述
  周礼及宋熙宁间陈襄苏轼 刘安世
程颐所议分
  合异同以对且言圣祖定制无敢轻议惟朝日夕
  月之礼具载存心录并祭祀礼仪若欲讲求复旧 (第 17a 页)
  而已臣忆汉臣马援病卧土窟中闻鼓角声曳踵

  延颈见者哀之宋臣范镇 刘安世
在属纩呓语犹
  以天下为念今臣未即死而委顿若此即欲匍匐
  以亲鹓行扶携而售马骨飙圣主之风尚赞海岳 (第 31b 页)
散乱元
祐初省并冗员膳部入于主部虞部入于屯田而六曹
所减凡十九员而其弊犹未尽去也故寺监当省之说
陈于 刘安世
三监乞隶户部之说陈于苏子由言者纷
纷未之能已也建置分合今日有成制矣若夫循祖宗
之格法选六曹之长贰要必 …… (第 5b 页)
诏兼领司封司勋仓部驾部
水部各减一员复以主客兼膳部职方兼库部都水兼
司门屯田兼虞部亦以閒剧不同故也 刘安世
请省寺监以归六部哲宗即位之初膳部并于
主客虞部入于屯田又六曹所减凡十九员处之得其 (第 17a 页)
于幼度也范仲淹尝攻吕夷简而夷简
复荐仲淹唐介尝劾文彦博而彦博复荐唐介此乔元
之于陈球解狐之于荆伯柳也 刘安世
以不通温公之
书而被擢则恬退者进张师德以两诣王相之门而见 (第 14b 页)
亦自分党内自相攻如
洛党程正叔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以苏
轼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以刘挚王岩叟 刘安世
为领袖羽翼尤众及其后也至绍圣初同以元祐党尽
窜岭海之外可哀也已
 
 
 群书考索续集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御臣妾(凡四十三条/)

右篇内采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左传
国语史鉴白虎通韩愈程颢程颐张载杨时 刘安世

熹吕希哲陈植许衡诸儒录集及国朝皇祖皇宗圣谕
  治国格
臣若水序曰治国何以言格物也程颐曰格者至也 (第 30a 页)
 天子嘉其进贤而懋赏之可见人主之赏必皆当其
 功也后世之君予夺一出于心之喜怒或有功而吝
 或无功而滥则何以为劝惩哉 刘安世
曰人主所以
 鼓动天下制驭臣民之柄莫大于赏罚惟圣明念之
班固白虎通曰礼记九锡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 (第 9a 页)
(陈胜以丹帛书胜王字置/丨丨中令卖之买者烹之)
(得书/本传)匈奴嫚书(高/后)无干谒书(司马光荐 刘安世
充馆职曰光閒/居足下问讯不绝光居政府足下)
(独无书所/以相荐)沈嘱托书(孔翊为洛阳令置水庭前得嘱 (第 66b 页)
令所在擒捕流配其于教民厚俗之意
可谓深且笃矣(辽史圣宗统和元年十一月诏/民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坐罪) 刘安
劾章惇父在别籍异财绝灭义礼则史传书之以为
正论马亮为御史中丞上言父祖未葬不得别财异居
(李元纲/厚德 (第 49b 页)

或曰此事甚细卿何介意豫曰细犹不谨而况巨邪柳
仲郢手钞九经三史下及魏晋南北诸史皆楷小精真
无行字宋 刘安世
终身不作草字书尺牍未尝使人代
张观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古人之谨
重如此旧唐书王君廓为幽州都 (第 41a 页)
 党应敌之兵也蜀党侵邻之兵也其不韪有在矣
洛蜀朔三党
 洛党(程颐为首朱光/庭贾易为辅)蜀党(苏轼为首吕/陶等为辅)朔党(刘挚梁/焘王岩)
 (叟 刘安世
为首/辅之者尤众) (第 33b 页)
 子者深矣

王制曰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
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刘安世
曰富而后教理势当然若救死恐不赡则必
 疾视其上而欲与偕亡矣虽欲兴学其可得乎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 …… (第 4b 页)
 教之脩恒亦后时汉高祖听陆贾陈说多称其善而
 与之言曰乃公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宋太祖虽在
 军中手不释卷而对武臣未尝文谈 刘安世
以为英
 雄驾驭之术方用其力无失其心故也若我圣祖开
 国之初既立国学又命择师又命天下兴学且曰讲
 论 …… (第 22a 页)
 矣易非圣人不能作亦非圣人不能言欧阳脩尝谓
 系辞非圣人作韩琦与之同政府终日相聚无事不
 言独不及此 刘安世
云文忠公论系辞有失若与之
 同则又是一文忠若议论不同或至忿争故魏公存 …… (第 26b 页)
 山胡瑗起苏湖石介起徂徕相并为师又济一时之
 盛有君如此有师如此故元祐人才之盛皆仁宗时
 所成就者也 刘安世
曰祖宗时于人才长养成就之
 意甚勤但在爱惜保全之尔譬如富家养山林不旦
 旦伐之乃可以为栋梁之具若非理 (第 52a 页)
摧折之及至造
 屋无材可用也是爱惜人才乃人主自为社稷计也
 臣观 安世
此言殆为仁宗而发亦所以告后世之为 …… (第 52a 页)
 以孔子为政教之宗也夫岂不事诗书者所为哉惟
 其对陆贾之言则曰安事诗书及贾陈说每奏一篇
 未尝不称善夫岂真不事诗书者然则何为有是言
 也昔 刘安世
谓宋太祖最好读书对群臣未尝文谈
 盖欲激励将士之气若自文谈则将士以武健为耻
 不肯用命此高祖溺儒冠意 (第 57a 页)
也高帝心事千古无人

 道破 安世
及此与司马光看曹操遗令相类皆以诚
 也臣故表而出之以列崇教之首
汉元帝徵高密相孔霸为师霸上书求奉孔子 (第 57b 页)
 钦若何尤焉
宋神宗尝以灾异避正殿减膳撤乐王安石言于帝曰
灾异皆天数非关人事得失所致富弼在道闻之叹曰
人君所畏者天耳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此必奸人
进邪说以摇上心使辅弼谏诤之臣无所施其力是治
乱之机不可以不速救即上书数千言杂引春秋洪范

及古今传记人情物理以明其决不然者
  刘安世
语录曰金陵有三不足之说闻之乎马永卿
 曰未闻先生曰金陵用事同朝起而攻之金陵辟众
 言于上曰天变不足惧 (第 49a 页)
 远矣
圣祖亲制中山武宁王徐达神道碑曰王平昔言简虑
精提兵之时令出不二诸将敬若神明所至之处攻城
不屠与人不戏凡受命而出及功成而旋每不自矜至
于封姑苏之府库置元宫之美人财宝无所取妇女无
所爱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云
圣祖答宋景濂书其略曰先生教吾子以严相训是为
不佞也以圣人文法变俗教之是为疏通也所守者忠

贞所用者节俭是为得体也昔闻古人今则见之又尝
谕廷臣曰古之人大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若
宋景濂者事朕十有九年而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
之短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其诚所谓君子人乎非止君
子抑可谓之贤者矣
 臣良胜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圣人龙飞万物斯睹
 有圣祖之君而后有徐达宋濂之臣有君有臣政无
 不举者矣 刘安世
尝曰兴王之初人才色色过人且 …… (第 26a 页)
为武皇帝
  刘安世
曰老先生居洛日无三日不见之一日见老
 先生曰昨夕看三国志识破一事乃理会武帝遗令
 也老先生曰遗令之意 (第 61a 页)
如何 安世
曰曹公平生奸至
 此尽矣故临死谆谆作此令也老先生曰不然此乃
 操之微意也遗令者世所谓遗嘱也必择𦂳要 …… (第 61a 页)
 尝教为之是实以天下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此
 遗令之意历千百年无人识得昨夕偶窥破之老先
 生自有喜色且戒 安世
曰非有识之士不足以语此
 尹起莘曰呜呼乱臣贼子窃人家国常患于取之无
 名则必曲为委折以文之三家分晋田 (第 61b 页)
 华督而宋国乃归之冯善恶之报明矣哉
杜太后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谓太祖曰尔知所以得
天下乎太祖曰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后曰不然正由

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故汝得至于此尔万岁后当传
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以传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
福也太祖泣曰敢不如教
  刘安世
曰以立后嗣言之高帝太宗所立皆其子多
 少时处置不下高帝即悲歌泣下太宗不独泣欲引
 刀自刺无处置如此我 …… (第 53a 页)
 之幸生成帝飞燕合德继进以无子而大权尽归王
 氏以移汉祚政君亲付之玺谁之罪哉宣仁皇后时
 哲宗在禁中闻有觅乳媪者范祖禹 刘安世
切谏进
 德爱身又乞太后保护圣躬太后曰外间虚传也祖
 禹等对曰外议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噫是疏也亦 (第 71a 页)